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实现总目标就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然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所以必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系,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立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但在现实的生活中,风险可谓是无处不在,政府部门在依法行政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
(二)坚守道德、党性、法治理念
道德是一种原则和标准,也可称之为人的一种信仰。法律也应当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核,能够解决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因此为了防范风险应当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此之外应当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必修课以及进入公务员序列后的日常课,经常组织相关的学习和探讨会,使公务员及其领导干部能够得到优秀的道德问化潜移默化的熏染,从而丰富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守法律的底线。
作为一名党员,党性说到底就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立场、世界观的问题。要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党员,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练。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应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吧唯物主义观点系统的运用到各种工作中去,自觉加强党性的锻炼和修养,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深刻认识正确把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解决好理想信念和思想作风建设问题,进一步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牢固树立实践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我们一定要摒弃人治的思想,树立法治观念。法治和人治是相对立的,人治的观念是法治观念最大的障碍。树立法治观念就必须想党政机关公务员输灌区别于人治的法治观念,确立宪法、法律至上观念,离开宪法和法律,任何的依法行政都只是空谈。因此,应当努力培养从官到民都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捍卫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违法行为的良好风尚。
(三)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的信仰。因此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基础工作,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的关键,完善国家公务员学法用法制度。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观念。
(四)进行法律风险的评估和预警机制
控制风险不应该等到风险发生后才去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法,而是在风险还未发生的时候就控制住它的发生,即使一定会发生也应该让它的发生不足以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各级党政机关应当普遍设立公职律师参与决策论证,提供法律意见,促进依法办事,防范法律风险。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律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把风险评估作为重大的行政决定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