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大众获取资讯变得即手可得,新闻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在新闻媒体日益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逐渐弱化甚至带偏舆论导向作用的现象,大众新闻阅读水平被拉低。而我国已步入“经济新常态”、正跨越“中等国家收入陷阱”,发展放缓,进入了社会矛盾突显期。在这关键时期,党政机关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的舆情应对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更是凝心聚气共谋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需要。笔者将以多年的工作经验从政府法律顾问视角、新闻媒体法律顾问视角、民众代理律师视角等多种角色来阐述新形势下,党政机关该如何强化新闻媒体、网络网民的舆论导向和舆情应对。
面引导作用,广大网民要求绿色网络的呼声舆情也得到了有力的回应。
7、进行早期监测预警。
党政机关要对自己辖区职责内可能的热点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时刻防范。
对于传播速度又快又广又多的新闻网络媒体,舆情往往来得快而猛。对新闻媒体网络信息进行早期监测预警是必要的,有条件的可利用舆情监测软件专人值守,也可委托专门的舆情监测服务公司进行,要与公安机关网警平台网络服务商报告建立工作联系,监测预警也要综合调动领导干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广大基层党员及自愿者的参与。
8、制定突发事件新闻处置预案和突发新闻事件处置应对预案。
国家2007年8月30日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后,各级行政机关都制定了相应的突发事件应对预案,经过多次突发新闻事件的洗礼,部分行政机关都根据法律规定及自身特点,制定突发新闻媒体事件处置预案或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预案,预案普遍都根据影响范围分等级,确立基本原则、组织机构、应对方式,完成了规范化转变。但许多行政机关还传统的认为新闻是突发事件的一个小环节,没单独制定预案,可不知新闻本身就可引发突发事件或加重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和损失。
作为行政机关,不只要自己制定好专门的突发新闻事件预案也要指导好大型国有企业、上市股份公司、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作好应对预案,要鼓励社会其它公司组织也建立起自己的预案.如三鹿集团三聚氰胺事件、程海螺旋藻重金属超标、普洱茶保质期等就是没有相关预案,事件发生以后应对不力,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9、完善新闻发布会机制,及时发布新闻让真相跑赢谣言。
新闻发布会有正式、信息全面、权威、经济、传播广、互动强等优势,我国的新闻发布会机制,已初步形成,中央各机关,大多有专门的新闻发言人,地方政府和部门,一般为副职领导人兼任。大多通过制定突发新闻事件预案进行规定。重大活动、重要政策、重要会议、重要法律法规、重要行政决定、重大发展规划、重大项目、重要信息披露也可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进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要求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其他政务舆情应在48小时内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召开新闻发布会要充分准备、信息全面、有理有据、主办方承办方参与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