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大众获取资讯变得即手可得,新闻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在新闻媒体日益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逐渐弱化甚至带偏舆论导向作用的现象,大众新闻阅读水平被拉低。而我国已步入“经济新常态”、正跨越“中等国家收入陷阱”,发展放缓,进入了社会矛盾突显期。在这关键时期,党政机关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的舆情应对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更是凝心聚气共谋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需要。笔者将以多年的工作经验从政府法律顾问视角、新闻媒体法律顾问视角、民众代理律师视角等多种角色来阐述新形势下,党政机关该如何强化新闻媒体、网络网民的舆论导向和舆情应对。
的、有开发风景名胜、有打造古镇风韵的、有开展节日文体活动。都可以推崇和借鉴。
3、要主动加强与媒体网络机构、网民联络,促成正面报道引导舆论。
要主动与媒体记者、网络大V沟通交朋友,主动提供政务信息防乱挖新闻或滋生谣言,多约稿或邀请采访甚至投稿,重要事项尽量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权威信息,组织领导与网民互动,用好行政奖励,统战好网络大V,用好主流媒体《内参》及时回应关切,组织主题采访报道团等等。
4、畅通与新闻媒体网络网民联系渠道,让民众有地方说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4月19日网络安全与信息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了新网络舆论观,习近平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这“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民众有地方说话,就不会到处乱说。传统的意见箱如今可用方式多样,如新闻内参、热线电话、通信政务平台、网络政务平台(网站、微博、微信、QQ、空间、脸书、推特等)、信访窗口、领导接待日、为民服务中心、巡视组等等。
如曾经充斥网络的随意举报、维权炒作、“原配反腐”、“二奶反腐”,在纪律监察等部门建立“一网一端一微一通”平台后,举报就进了正常渠道,新闻媒体网络空间就少了类似负面消息。
5、做好政务信息公开,保障民众知情权,不给谣言存活空间。
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主动将依法可公布应公布政务信息通过大众媒体、网络媒体、信息栏等进行规范,让公众知晓,档案可查、网上可搜。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强在民众中的信任度。
6、对利用“新闻”、利用网络网民从事违法犯罪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查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虽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对于那些不遵守网络健康运行规律、利用网络谋取利益,损害他人利益,破坏网络环境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厉惩处,毫不留情。以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及社会的安定。
比如近年的“净网”行动,集中依法查处了一批批假新闻、有偿新闻、利用新闻敲诈勒索、利用新闻炒作式维权、利用媒体诈骗、网络色情等违法犯罪行为,就有效的净化网络环境并对网络舆论起到了重大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