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大众获取资讯变得即手可得,新闻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在新闻媒体日益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逐渐弱化甚至带偏舆论导向作用的现象,大众新闻阅读水平被拉低。而我国已步入“经济新常态”、正跨越“中等国家收入陷阱”,发展放缓,进入了社会矛盾突显期。在这关键时期,党政机关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的舆情应对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更是凝心聚气共谋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需要。笔者将以多年的工作经验从政府法律顾问视角、新闻媒体法律顾问视角、民众代理律师视角等多种角色来阐述新形势下,党政机关该如何强化新闻媒体、网络网民的舆论导向和舆情应对。
3、新闻媒体机构繁多、网民规模庞大,决定了曝料频繁、新闻叠出的现状,舆情危机防范难度大。
统计到2013年年底,我国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共开办广播节目2863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65种语言对外广播不计在内)、电视节目1336套;2015年统计全国共出版报纸1906种,总印数430.09亿份,总印张1554.93亿印张;统计到2016年6月,中国网站数量为454万个、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79亿,网民使用比例为81.6%
“人人都是麦克风”这使得突发性新闻事件发生频率高、舆论导向和舆情应对难度空前。但只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网民中来到网民中去,舆论导向和舆情应对措施网民化,是可克服的,甚至会发现网民民心可用。
4、传统导向模式受挑战。
以前:新闻媒体属国有属官媒,经济科技信息技术没今天发达,获取信息渠道单一,行政指令性管理,舆论导向容易。
可如今已国际化、信息化,社会经济在变民众需求在变,官媒市场化动作公司制改革,民营报社、期刊杂志社市场准入,互联网手机通信技术突飞猛进,公众对言论自由要求提高等等,注定传统的单一行政指令式舆论导向的舆情应对模式已不灵应因势而变,今后:要按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信息传播规律、依法进行舆论导向和舆情应对。这就要求党政干部要不断学习总结提高自身素质。
四、如何强化新闻媒体、网络网民的舆论导向和舆情应对,平时要做足的基本功。
1、应把握的四个原则。
坚持正确导向的党性原则。什么才是舆论的正确导向、要导向何方,在我国附合党性原则就是正确的舆论导向。党性原则包罗万象,我国党性与人民性是统一的,因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舆论引导的方向就是要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宗旨、纪律法律、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防外交战略、中央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措施、公共事务管理目标和措施。胡锦涛同志说过,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习主席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