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大众获取资讯变得即手可得,新闻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在新闻媒体日益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逐渐弱化甚至带偏舆论导向作用的现象,大众新闻阅读水平被拉低。而我国已步入“经济新常态”、正跨越“中等国家收入陷阱”,发展放缓,进入了社会矛盾突显期。在这关键时期,党政机关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的舆情应对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更是凝心聚气共谋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需要。笔者将以多年的工作经验从政府法律顾问视角、新闻媒体法律顾问视角、民众代理律师视角等多种角色来阐述新形势下,党政机关该如何强化新闻媒体、网络网民的舆论导向和舆情应对。
够份量、方案周全、应对得当。
五、舆情危机来临,应对时领导干部要有勇气和技巧与新闻记者、网民面对面,通过提供新闻来控制新闻。
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要有勇气和技巧应对新闻采访、网民质疑,“躲、怕、悟”更会让媒体网民借题发挥、让谣言生成传播。
1、及时报告联系宣传部门、上级部门,适时启动新闻应急预案。
宣传部门、上级部门一般把控舆论的经验技巧丰富及时报告能得到正确的指导或直接领导;适时启动新闻应急预案,让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推进。封锁消息往往激发媒体网民挖消息,媒体网民挖出来的新闻正面负面都有还带着情绪更不好应对。
2、通过主流媒体、网络、通信平台快速、反复、持续、准确发声。
主流媒体对新闻的把握更成熟更权威,不会恶意跟风炒作追求新闻的爆炸性达到短期的关注度点击率,主流媒体的庞大体系能启到明显的导向作用;网络、通信平台回应,传播更快更易被受众接受。
要快速的回应,达到先入为主争夺话语权,遵循“黄金4小时”法则;要反复的说,牢牢把握话语权,“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真相更需要重复说明才让人相信;要持续的宣传,让媒体网络网民有被重视感、有始有终不让公众长时间悬念产生不信任感、不让媒体网络网民有被忽悠感、不让谣言有再起的空间;要准确的讲,就是要被关注事项的事实、处理过程、结果要准确,不发模棱两可的信息,以产生新的焦点、不满情绪或谣言,真相是谣言的天敌。
3、统一正确的回应口径、强调很重视在行动、采访引向专门处置机关引向新闻发言人。
领导干部有条件提前要统一一个正确的口径,在口径内谁都可对媒体进行回应,躲或不知道会给新闻媒体网络网民新闻封锁刻意回避不作为的印象,造成不满情绪和谣言,授人以柄。同时领导干部受访或传播信息要强调被关注事项正在处理进一步信息请向相关领导、处理机关或新闻发布组织了解,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宣泄自己的情绪,更不能消极反应冷应对或寻找借口故意推脱,更不能谎话连篇。
4、虚心非对抗、不说批评话、大话、狂语、绝对话、胡话。
面对新闻媒体网络网民要摆正自觉接受监督有错必改的态度,先要感谢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监督,对舆论关注不能持批评态度、不能说大话、强硬的话,这样更会引发反感与对抗情绪,对结果不能作太绝对的判断,以免情势反转造成极大被动。